写于2021年秋

论学习的目的性与时代使命

一个亟待澄清的根本命题在于:必须明晰当代学习的终极指向。当前普遍存在的认知谬误,是将学习异化为应试的工具,进而形成”学习是手段,考试是目的”的倒错逻辑。这种庸俗的实践观隐含着双重误判:其一将考试降格为功利性实践活动——通过文凭获取身份资本,借助证书跻身利益圈层;其二将学习矮化为认识活动,仅作为谋取现实利益的认知工具。这种工具理性的学习观,终将导致两种异化状态:或在物质满足后陷入消费主义的窠臼,或在精神麻痹中构筑虚无的避世堡垒。当学习沦为应试链条的附庸,主体便丧失了学习自主性——既无严肃系统的规划能力,亦无基于本真需求的判断能力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当代青少年正逐渐觉醒更高级的学习认知:考试实为阶段性路径,学习本身才是持续性的目的。这种认知范式体现为递进式的成长逻辑——初中阶段夯实基础以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,高中阶段淬炼思维以接受高等教育洗礼。这种以智性发展为本位的理念,与列宁”学习,学习,再学习”的革命箴言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。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人类大脑在获取新知时会激活奖赏回路,这种进化形成的正反馈机制,恰是持续学习的深层动力。当主体确立以认知升级为导向的学习观,便能构建”学习-能力提升-生活质量改善-更高效学习”的良性循环,最终实现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。

然而由此衍生出更本质的哲学追问:个体发展的终极旨归何在?答案在于双重维度的历史准备——既为个人命运转折储备能力,亦为时代变革积蓄力量。以高考为例,其重要性非因考核形式本身,而在于它作为人生关键节点的转折意义。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我们,每代青年都肩负特定的历史使命:从传统士人”为天地立心”的经世理想,到近代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”的救亡图存。当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纪元,学习理应升华为”为社会进步而求知,为人类解放而治学”的崇高追求。

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——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对立,正衍生出阶层固化与周期性危机等现代性困境。青年学子尤需通过系统性的知识积累,培养破解这些结构性难题的预见力与创造力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:”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,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。”这种学习观既拒绝”躺平主义”的消极逃避,也超越”放羊娃”式的循环宿命,而是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历史洪流,在文明演进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。